序言
为加快推进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集约配置、重塑乡村经济地理版图、建强县域经济发展支点,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夯实底部支撑。
本规划是对达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细化落实,是对一定时期内山地品质农业发展片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工作做出的具体安排,是指导片区内城乡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制定空间发展策略的空间蓝图,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编制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法定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
本规划经达川区人民政府和达川区规划编制中心审查同意后,由达川区人民政府报达州市人民政府审批。由堡子镇、虎让乡和米城乡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达川区自然资源和达川区规划编制中心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本规划,确需修改本规划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并及时更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信息。
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两项改革”和“六优化、四尊重”总体要求,进一步理清片区发展思路、规划定位和主要目标,在优化空间布局、细化管控措施、统筹空间与各类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兼顾保护与开发,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安排片区及相应镇区各项建设活动,推动集聚发展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合理高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二、规划原则
站高谋远,优化布局;以人为本,提升品质;中心引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彰显“品质农业”特色;盘活存量,集约高效。
三、片区概况
山地品质农业发展片区位于达川区西部,北接通川区江陵镇,西连石桥镇;东靠通川区双龙镇,南与大堰镇、赵固镇接壤。片区含堡子镇、米城乡、虎让乡,下辖4个社区、21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3340公顷。
四、总体定位
打造中心城区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地。
五、功能定位
立足堡子、米城、虎让一带大米产业百年种植历史优势,打造高山生态大米现代农业园区,加强校地合作,做强大米种植加工新技术,延伸旅游观光产业链,提升大米产业附加值,加速推动片区产业提档升级,做强达川区高山生态大米品牌形象。
六、发展目标
努力建设市级高山生态大米现代农业园,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升级,全力提升以“品质农业 ”产业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影响力,把达川区高山品质农业生态产业做大做强、做响,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七、底线约束
严控资源底线,坚守三条红线,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并落实到图斑。
八、用地布局
(一)耕地
对片区内土地分类统筹,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提升和复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有改善”。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连片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园地
保留现状成规模的果园,合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水果、花椒、苎麻等产业向15以上地区集中,新增园地原则上不得为15以下土地。
(三)林地
严格保公益林和集中连片林地。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整合零散林地,优化片区林地布局。
(四)草地
结合现状耕地的分布,其他草地合理开发利用为耕地。
(五)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布局
结合片区产业布局,新增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的农业设施用地。充分预留农村道路设施等空间,新增乡村道路用地。
(六)城镇建设用地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盘活存量、激活流量、用好增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城镇规模与发展定位相适应、与人口流动趋势相一致,结合镇村体系和现状建设情况,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七)村庄建设用地
顺应农村人口流动趋势和产业发展规律,引导农村居民适度聚居。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求,安排不少于1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鼓励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复合利用农村宅基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乡村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在村内布局电子商务、农产品仓储等用地,在村庄布局部分产业用地,用于发展乡村产业。
(八)区域基础设施用地
布局重大交通项目,补齐区、乡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九)其他建设用地
落实文物古迹和宗教场所等特殊用地需求。
(十)其他用地优化
湿地:严格保护现有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
陆地水域:根据片区内划定的河湖管理范围线,落实相关的管理规定,保护现有陆地水域。
(十一)其他土地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连片程度,降低田坎系数,整理裸土地,对其进行复垦。
九、产业发展
(一)产业体系
以山地品质农业为核心,构建“1 1 2 3”现代化农业体系,即以品质农业为主导,养殖业为特色,达州脆李、苎麻共同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商贸物流和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为配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产业空间结构
以片区山地品质农业为基础,引导片区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两翼发展。构建“一心两带三区”产业发展格局。
“一心”:即以堡子镇一带种植核心区的山地品质农业示范基地。
“两带”:即堡子镇和米城乡两个页米育种、产销核心发展带,堡子镇和虎让乡形成的产业辐射带。
“三区”:即以米城为核心区的精品粮油核心区;以堡子为核心区的山地粮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虎让为核心区生态粮油辐射推广区。
十、产业布局优化
(一)现代化农业种植布局优化
1、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提升耕地连片度,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粮油现代化产业园和有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广水旱(水稻 油菜)轮作高效种植以及粮果复合、粮菜复合种植,提高亩产。
2、强化米城贡米品牌,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为标准,与堡子镇、虎让乡连片,扩大高山品质大米种植规模,完善专家工作站,建立农产品体验馆,突出品牌效应。
(二)农产品加工布局优化
1、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完善粮油烘干仓储,果蔬冷链物流设施,结合粮油、蔬菜、脆李、苎麻产业分布,以中心村为核心,规划布局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处。
2、构建城乡快递物流一体化网络体系,依托“五网合一”综合交通服务站,在各镇设置物流(站)点,在各行政村设置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三)新产业新业态
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完善提升巴河生态带、沙滩河生态圈两大核心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景区景观打造。构建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文旅康养为主,研学观光、乡村休闲等为辅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十一、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网点规划
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以镇街为最小的服务单元,形成以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粮油经销店为载体、多点分布的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布局,打通应急粮油供应的最后一公里,支撑全市粮油供应有序发展。不断提升粮油应急指挥调度、粮油应急企业管理、成品粮油仓储等能力,提升粮油应急保障能力。
十二、公共服务设施
(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1、便民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三化”标准(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各乡镇设置1处便民服务中心。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室,被合并村应保留便民服务点。推进堡子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2、基础教育设施规划
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原则,优化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将堡子镇、米城乡、虎让乡按现有生源保留中心校教学点和附属幼儿园。
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按照“一片区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室”原则优化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保留现有三处卫生院,改扩建虎让卫生院,提升虎让卫生院接纳能力。按照各行政村保留一处村卫生室,按照“四室分开”标准进行改造提升。
4、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优化文体设施布局,新建堡子文化综合体、文化广场等,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5、养老殡葬设施规划
养老设施按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点”健全乡村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堡子镇建设医养托育中心地位,米城、虎让养老服务点为辅,满足人民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基本保障。同时建立完善以殡葬服务机构为支撑、镇村殡仪服务站为补充的农村殡葬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要求。
(二)优化交通网络布局
加强农村公路网与干线路网良性互动、资源互补、互联互通、层层成网,进一步强化中心交通辐射能力,以县乡道改善提升、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为重点,打造内畅外联、成网成环的农村公路网体系,构建中心镇半小时和一般镇15分钟两级交通圈,实现重要乡镇、一般村行政节点、重要经济节点全覆盖,保障片区内所有镇节点通县级以上道路,中心村通乡道,保障撤并村与一般村、一般村与中心村之间至少1条主要村道连接,并尽可能成环成网,实现片区内各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撤并村畅通。
(三)市政设施
1、农田水利设施规划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完善骨干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实现干渠共建、水网互补,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加强对现有渠道、蓄水池、山平塘进行整治修缮,提高储水量;加强末端渠系改造。
2、给水工程规划
推动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巴河取水点起算,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50米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2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100米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规划中心水库全域为一级保护区,及其岸左侧纵深为一级保护陆域;规划沙滩河取水点起算,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50米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片区采用集中供水。
3、排水工程规划
片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完善,片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保留片区内堡子镇污水处理厂、虎让乡污水处理厂、米城污水处理厂,针对农村污水,在聚集点新建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同时配套污水收集入户管网。至2035年,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100%。镇区雨水充分利用地形,通过管道或者沟渠就近排入自然接纳体,农村地区雨水结合地形就近排至自然水体。
4、电力工程规划
为优化城乡电力设施布局,满足人民群众用电需求,规划山地品质片区新建虎让35kV变电站,规划35kV电力线和10kV电力线,全面推进农村10千伏及以下电网改造工程,提高供电稳定性。
5、燃气工程规划
加强配气网络建设,稳定片区气压,补充用气缺口,以提高农村供气保障水平为目标,片区由达川区天然气门站给堡子镇、米城乡、虎让乡集中供气;目前已建成的天然气主管道已全面实现中心村全覆盖,后续加强各村组配气末端网络建设,提升片区供气能力。
6、通信工程规划
保留山地品质片区内各镇区现有电信支局,保留片区各镇及乡村的邮政支局及邮政所,统筹各村社设置邮政代办点,实现村村通邮;各运营商统筹通信机房和基站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至2035年,实现光纤入户率达95%,所有行政村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促进农村地区信息化。
7、环卫工程规划
城乡环卫设施布局,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持续更新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规划新增各村垃圾收集点。保留堡子镇垃圾转运站、新增尖山村、鞍山村垃圾转运站。规划每个村设置不小于1座公共厕所,片区垃圾转运至达州市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至2035年,片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达到100%。
8、防灾设施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补齐农村地区灾害防御短板,提升片区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按照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中心镇排涝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一般乡镇地区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建设山洪、滑坡、崩塌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9、消防规划
(一)城乡消防设施布局
规划堡子镇新建乡镇一级专职消防救援站,在堡子镇、米城乡、虎让乡各设一座微型消防站,构成“一主两辅”格局;在各乡镇和中心村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点,在行政村成立村级应急救援分队。
(二)地质灾害防治
加强地灾防治,采取监测预警、排危除险、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防灾手段综合治理。新建项目避免大开大挖、减少山体切坡,及时将因强降雨、洪涝等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纳入排危除险项目。
(三)应急救援规划
保留各镇区的现状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文化宣传专栏,优化完善应急管理、指挥和协同联动机制,落实专职人员培训、演练等;建设和完善全县应急广播平台,推动广播村村响系统应急功能升级,建成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应急广播体系。
十三、人居环境品质提升
(一)农村居民点布局
延续“背丘面田,邻路而居”丘陵乡村居住模式,以小型聚居点为主,尽量不跨村。按照避让底线和灾害、充分尊重民意,融入村镇、融入产业、融入自然环境,结合现状建设,不占永久基本农田、不占公益林、少占耕地,在村内确定各农村居民点选址布局。
(二)农房建设引导
1、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以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农房造型应当简洁美观、特色鲜明,宜采用坡屋面,外观及立面造型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色彩可采用白色为基,青、灰、木等自然色彩为点缀,不宜大面积采用大红、大黄等鲜艳色彩。
2、建筑整治
严重危及安全、无纪念价值的要清拆整治,年代较新、风格不协调的可进行立面完善等局部改造,年代久远、局部破损、有地方特色和使用价值的泥砖房、青砖房要加固修缮、活化利用。鼓励主要公路、铁路、河流沿线农房进行风貌改造,通过墙面刷白、屋顶美化、文化墙绘制等方式提升村容村貌。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补齐农村“厕所革命”短板
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新(改)建,推动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逐步推动就地就近消纳和还田还菜综合利用,通过三格式化粪池修建,促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2、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
对靠近城镇的村庄,铺设污水管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其他农村地区聚居点推广中小型化、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生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实现10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清理整治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实现片区无黑臭水体,塘库堰水质达标100%。
3、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模式,将垃圾转运至达州市佳境环保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处置体系全覆盖。配备垃圾桶,优化布局乡镇垃圾转运站,调整优化收集转运线路,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全覆盖。
4、加强面源污染防控
新建集中院落粪污处理设施,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实现负增长、推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7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5、实施道路硬化、街道及农村聚居点亮化
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推进行政村联网路、产业路、生产路和通户路建设。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农村聚居点的公共空间亮化率实现100%。
6、开展环境净化、文化传承
治理净化村庄环境,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室内卫生舒适;保护利用乡土文化。甄别鉴定传统村落民居,片区内传统村落4处,其中省级传统村落2处(虎让乡马鞍村和罗庙村),市级传统村落2处(虎让乡虎溪村和庙垭村)。保护好本土民俗文化传承,对传统村落和民居进行针对性保护与合理利用。
(四)土地综合整治
1、农用地综合整治
根据《达川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耕地质量、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重塑优美大地景观”为目标,促进低效园地开发复垦,提高耕地连片度,推进零星低效园地退耕、零星地物、田间道和沟渠整治,优化农田布局,减少田坎面积,提升灌溉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结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治重点区,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污染治理,完善设施、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建设成“田成方、土成型、渠道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农田。
多举措推进撂荒地治理,实施耕地清杂、土地平整和复耕复种,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将撂荒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公司,进行代耕代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农业产业。
2、建设用地整治
落实达川区《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等24个工作方案,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分类处置,一地一策”原则,盘活涉改镇村闲置公有资产。盘活利用闲置土地,优化布局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各项用地,支持中心村的建设、“空心村”和历史文化保护。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结构布局。
(五)生态保护修复
1、河流水体综合整治
将全域塘修复纳入项目库,推进巴河等主要流域沿岸的森林生态建设,实施沿河的绿化及生态护坡工程。加强堡子镇、虎让乡、米城乡取水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
2、林地修复
保护原生林地,加强原生环境保护,加强对片区内的天然林地的保护。实施退化天然林修复等工作,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森林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加快退化林地改造,落实达川区规划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成果。
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以坡耕地改造为重点,通过实施坡改梯、陡坡退耕还林、整治塘堰、修建排灌渠等措施,全面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
十四、镇区规划
(一)堡子镇镇区规划
根据堡子镇在片区中的中心镇地位和作用,结合发展潜力和上位规划要求,确定堡子镇区的城镇为山地粮油标准化生产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分级配置公共建筑,镇区公共服务设施为全镇服务;中心村配置公建主要为本村及附近村庄服务;基层村的公共设施主要是为自身服务,以“强弱项、补短板”为重点,完善道路、医养和托育、文化综合体及文化广场、消防站、客运站等公服设施,保留镇区机关团体、教育等用地。
(二)米城乡镇区规划
根据米城乡在片区中起区域产业支撑作用,米城乡地处高海拔地区,优质的自然环境适宜水稻种植,自古以来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结合发展潜力和上位规划要求,确定米城镇区的城镇为以大米、花椒品种培育为特色的综合型“精品粮油核心区”。完善米城乡政府驻地周边公服设施,保留镇区机关团体、教育用地、广场用地,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全民健身场所,新建停车场,同时补齐其他区域设施,达到提质升品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生活需求。
(三)虎让乡镇区规划
根据虎让乡在片区中起区域服务作用,结合发展潜力和上位规划要求,确定虎让乡为以柑橘、大米品种培育为特色的综合型“生态粮油辐射推广区”。完善虎让政府驻地周边公服设施,保留镇区机关团体、教育用地,新建停车场,打造提升全民健身场所及湿地观光休闲公园,同时补齐其他区域设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娱乐、休闲需求。
十五、规划传导
在乡镇级片区划定方案基础上,按照“地缘相近、资源相似、人缘相亲、治理有效、多规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镇村体系、产业布局、交通联系、行政区划沿革等因素,充分听取地方意见,山地品质农业发展片区3个乡镇共划分6个村级片区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林地保有量、湿地等六项指标进行分解,传导至各村级片区。
按村级片区性质、规模、主体功能、资源保护等,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管制规则。并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城乡建设用地、湿地等约束性指标分解至村级片区。针对重点产业指定产业准入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