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达州市达川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区长 唐令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回顾2022年工作,坚定发展决心
2022年,外部环境、宏观形势严峻复杂,罕见高温、多轮疫情交织叠加,版图瘦身、总量缩水挑战空前,我们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料、挑战超过预判、付出超越预想,但取得的成绩好于预期。一年来,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聚焦区委“五个奋进”要求,坚决做好“两个统筹”[1],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圆满完成区三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6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5%,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2022年,我们聚焦“经济要稳住”,精准施策“稳大盘”。在全市率先出台稳增长“40条”措施,1.2亿元真金白银直达惠企,“区级领导企业接待日”机制创新建立,政策“活水”精准滴灌。500万元消费券轮番发放,美食文化啤酒节、冬季房交会等活动引爆热潮。“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纵深推进,谋划储备项目2281个、开工72个、竣工65个,连续8个季度位列项目考核“红榜”榜首。中门堰水库、沙滩河水库灌区改造项目历史性挤入国家“十四五”盘子。全区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达石快速隆重开工,沿线群众翘首期盼、渴望多年的“快速”梦想终于实现。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7.7亿元、居全市第一。首次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区”。
2022年,我们聚焦“疫情要防住”,众志成城“克时艰”。面对三年来最为严峻的疫情考验,沉着应战、尽锐出战、协同作战,“扁平化”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区级领导带头攻坚,包片单位坚守“疫线”,1.5万名党员干部昼夜奋战,6000余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广大群众守望相助,用最小代价、最短时间顶住了疫情冲击。因时因势调整防控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实现了有序转段、平稳渡峰。探索总结的基层“网格化”治理经验,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系列经验获《人民日报内参》《人民日报》刊载。
2022年,我们聚焦“发展要安全”,全力以赴“保稳定”。积极应对60年罕见、持续38天的“炙烤”模式,拉闸限电、让电于民,保水送水、守护民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燃气、自建房、小水电等安全隐患有效整治,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官制度落细落实,景市、虎让2起地灾避险入选全市“成功避险案例”。压实信访包案化解责任制[2],全年未发生一起进京赴蓉非访。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显著,电信网络诈骗得到有效遏制。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致力产业重塑,推动转型提质。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6.8:26.2:57。农业稳产增效,全市“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圆满承办,《有颗粮心在米城》广为传唱,达川“丰景”登上央视荧屏。整治撂荒地3.2万亩,年产粮食54.3万吨、蔬菜80万吨,扩种大豆7.3万亩,荣获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水稻高产金奖。成功创建“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出栏生猪72万头,创成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培育省市重点龙头企业4家。引进四川好味稻、深圳深农集团等知名企业,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乌梅现代农业园区顺利迎考,有望实现省星级园区“零突破”。达川乌梅入选“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品牌产品”。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回头看”。代表全省满分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家级验收”。超额完成耕地进出平衡恢复补充任务。
工业破局增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铁山产业新区“一区三园”[3]规划布局。新入驻企业16家,开工工业项目15个、投产10个,技改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分别居全市二、三位。中陶建材、国信达二期建成投产。引进十九冶提速百马产业新区建设,天然气调压站、110KV输变电站、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投用。G210园区段开工建设,双木大道、众志路连接新旧国道段全面贯通。
服务业持续增长。完成“个转企”255户、“小升规”72家。升华商圈步行街完成打造。达州本地生活创新产业园、万达开直播电商孵化园等新业态加快构建,奥莱购物广场开业运营,杨柳商贸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231.2亿元。成功创建2022年全省服务业强区。培育国家3A级物流企业5家、居全市第一。入选“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1个。新入驻金融保险机构11家,存贷比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百节乌梅山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获评全市最美景区1个、最美街区2个。
——致力夯基固本,推动城乡提品。更新城市步伐加快,城市更新发展中心创新成立。“三区三线”[4]科学划定。第一、二批次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微工程”[5]全面实施,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征拆,97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1.9万平方米违建依法拆除。翠屏山片区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南山路、达州中学上山路顺利贯通,翠云大道上跨桥梁主体完工。南滨路仙鹤居段拓宽改造。汉兴公园、临江公园、华川游园对外开放。“三大整治”活动[6]有力开展,蜀东花园示范点位打造经验在全市推广。打造共享空间791处。7个城区污水管网点位、6个内涝治理点整治完成。新(改)建公厕5座、便民摊区6处、垃圾中转站4座、5G基站1094座,新建停车场7个、新增停车泊位1988个。
建设乡村步伐加快,“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首战告捷,S202建成通车,虎让渡改桥竣工投用,桥湾大桥开工建设,新(改)建幸福美丽乡村路115公里、撤并建制村直连路120公里、通组路71公里。入选全省两个、全市唯一“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石峡子水库竣工投用,斑竹沟水库开工建设。3个场镇供水管网改造完工。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连续3年获得全市水利建设“甘露杯”。新建高标准农田8.2万亩,整区域推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25个。新(改)建乡镇垃圾转运站54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75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6个。石桥镇入选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大堰镇卢岗村获评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
——致力增进福祉,推动民生提档。70%以上财政收入书写民生账本,十大民生实事全面兑现。新增城镇就业5847人。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59套,交付安置房1042套。实验小学锦云校区、达州中学百马校区开工建设,嘎云幼儿园、小河嘴幼儿园建成投用。达县职高入选全省首批“四星”中职名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九连升”,中考A+1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一。区妇计中心完成新院搬迁。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区妇计中心创“三乙”顺利迎接省级评审。医教养示范园区加快打造,区老年养护中心、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区图书馆获省“金熊猫”奖。仙鹤路溢流口有力整治。林长制工作全面落实。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8天,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八五”普法深入实施。双拥共建纵深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加强。
——致力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提能。“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实,累计办件42.5万件、办结率100%。国有企业改革有序开展。34家机关食堂统建、统筹、统营,“四大难题”[7]有力破解。国防动员体制不断完善,民兵建设“十四五”计划实质落地。重度肢残“多部门上门鉴定+”微改革获省市点赞。“达川代办”深入实施,新增市场主体4633家。成功承办第37届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特等奖数量居全市第一。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家工作站2个、院地合作项目5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举办招商推介活动5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7个、资金348.3亿元,引入外资企业1家、到位外资居全市前列。
——致力自身建设,推动效能提升。深入开展“三学三讲三赛”[8],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政府系统“攻坚落实年”行动扎实开展,“抓落实八条”践行有力。《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建成省级便民服务中心5个,创建省级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示范点30个。158件人大建议、224件政协提案办结率、满意率达100%。108件区长信箱、2.5万条政务热线高效办结。府院联席会议常态召开,联动更加紧密。“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9]暨“三树三创”常态化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有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有效发挥,审计、统计、档案、保密、老龄、慈善、残疾、地方志、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一年,政府工作紧扣区委部署,秉持“重点工作创先争优,社会治理平稳有序,财政收支有保有压,底线工作严防死守”,主动答好保障安全的“基础题”,稳经济增长的“必答题”,防疫抗旱的“加试题”,重塑发展格局的“新课题”,在挑战中踔厉奋发、在困局中寻得突破、在逆境中赢得主动,奋力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过好“紧日子”、打好“铁算盘”、把好“支出关”,有力守住了“三保”底线!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难而行,防疫情、战高温、保稳定,倾力守护了群众健康安宁!我们承压前行、逆势而行、高效执行,打出“组合拳”、用足“政策包”、跑出“加速度”,全力推动了达川发展行稳致远!
各位代表!成绩凝聚着心血、收获浸透着汗水,进步饱含着奉献!取得这些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解放军驻达川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达川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对标现代化、对标高质量,达川发展还面临一些差距和不足:经济总量不大,区域竞争力弱,工业园区缺乏比较优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还有新期待;极少数干部与“奋进达川”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认真对待,逐一解决,确保实效。
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发展举措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区委三届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达川的发展路径,政府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区委部署,主动作为、担当作为、创新作为,认真践行发展举措,贯彻落实各项决策。
第一,领悟新精神、扛起新使命。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动员令,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掌握的重大原则。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赋予了达州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10]定位。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达州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战略谋划。系列部署为推动达川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新方向、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务必担好使命、领好任务、抓好落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达川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二,分析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从宏观战略看,国家加快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等重大战略,省委大力推动“五区共兴”[11],支持达州建设“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市委确立“双园驱动、一核两翼”发展路径,达川位于全市高质量发展极核区,必将迎来一系列新机遇。从政策走势看,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优化“五大政策”[12],发行特别国债7500亿元,必将提振各方信心、释放潜力活力。从自身发展看,近年来,我们大规模推进翠屏山片区骨干路网、达石快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发展瓶颈全面突破。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应势而动,就一定能乘势而上,实现新目标、战胜新挑战、开辟新天地。
第三,对标新要求、践行新路径。面对新使命、新机遇,区委按照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市委最新部署,丰富完善区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思路,将“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中优西进、南联东融”作为发展路径,推动达川发展与国家、省市同频共进。
——四化同步,重在强化内驱动力。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补链延链、工业企业扶持培育。坚持信息化赋能,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产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建设数字达川。坚持新型城镇化带动,推进中心城区极核领先发展、片区中心镇加快发展、特色乡镇协调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固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推动达川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
——城乡融合,重在重构城乡关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擦亮“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金字招牌,构建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
——中优,重在优化提能,做强发展“极核”。中心城区是达川建设“一地一区”[13]的主战场,但规划建设基础差,功能配套不完善,经济活力不强,业态层级不够高。“中优”,就是要优空间、优功能、优业态,焕发城市活力,增强发展动能,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城市。优空间,要以构建“八纵八横”骨干路网为引领,高标准打造三里坪、翠屏山、小河嘴等片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承载能力。优功能,要重点推进“三微工程”,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地下管网,完善“一老一小”等服务设施,补齐公园、停车场等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优业态,要大力发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升华、三里商圈,规划布局翠屏山商圈,优化杨柳商贸集聚区业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西进,重在进击突破,推动西部崛起。西部片区有936平方公里土地、45万人口,农文旅资源丰富,开发强度不高的后发优势明显。随着营达、镇广、绕西高速和达石快速等交通干线的实施,开发建设正当其时。“西进”,就是要首抓规划西进、重抓基础西进、强抓产业西进,培育支撑未来发展新的动力源。“规划西进”,要坚持高点定位、长远结合、产城融合、综合配套,完善乡镇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以中心镇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基础西进”,要重点推动交通、水利设施建设,构建以“三高速”为骨架、达石和S204十字交叉为支撑的交通路网,形成“2+50+N”[14]骨干水网、“两灌区三水厂城乡一体化”[15]供水格局。同步完善民生配套,建设医疗卫生次中心、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一批“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产业西进”,要坚持工业立柱、农业打底、文旅添彩,建成铁山产业新区,做强“双石”农产品加工、丘区小型农机装备、渡市煤炭循环利用“三大产业园”;大力发展山地品质农业、粮经复合产业,构建“一心两带多园”[16]农业发展格局;挖掘农文旅资源,打造游红色古镇、赏巴河碧波、观金色梯田、摘绿色果蔬、品特色美食的“多彩乡村”旅游。
——南联,重在联动协同,实现配套发展。南部片区北联高新、南接大竹,紧邻金垭机场、高铁站,拥有百马产业新区、乌梅山4A级景区、川东菜园子等产业基础。“南联”,就是要配套高新、联动大竹,推动交通联通、产业联动,协同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交通联通,要配合推进G210、S202等骨干路网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打通高铁、机场连接道路,与园区、景区无缝对接。产业联动,要借助达州高新区省级牌照和政策优势,做好配套文章,承接产业转移,壮大百马产业新区;要突出区位优势,丰富乌梅山景区业态,大力发展近郊游、周末游,高标准建设乌梅山农旅组团。
——东融,重在融入大局,实现借势发展。东部片区紧邻达州东部经开区,位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交汇区域,发展潜力巨大。“东融”,就是要推动路网、资源、产业融合,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实现从“边缘”到“前沿”的区位跃升。路网融合,要重点配合推进达开、达万直达、达梁直达快速等重大项目,打通与周边区域的连接通道。资源融合,要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银杏谷、九龙湖,联动百里竹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产业融合,要借力战略平台,加强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抢抓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机遇,壮大南大万13万亩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川渝粮仓”。
三、抓好2023年工作,打赢“七大战役”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达川建区十周年,更是“后疫情时代”社会全面恢复期、提升发展质效机遇期。我们要顺应大势、抢抓机遇,坚定发展决心、提振市场信心、增添干事雄心,在干中争取支持、在干中抢占先机,在突围中求突破、在变局中开新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一地一区”发展定位,突出“重塑产业、更新城市”首要任务,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坚定“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中优西进、南联东融”发展路径,构建“一核两区六组团”战略布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川篇章,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2023年,全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力争8.5%;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力争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力争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力争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力争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力争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力争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力争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
(一)聚力打好市场信心提升战,主攻投资、深挖内需
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省政策“窗口期”,紧盯新基建、新消费、公共卫生等领域,谋划储备项目150个、总投资超600亿元,争取100个项目纳入中省市“盘子”,确保向上争取和融资资金突破百亿大关、居全市前列。加快实施273个“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开工65个、竣工79个,拉动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以上。推进项目审批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实行“红黄绿码”全程在线监管,审批事项办结时间再压缩50%以上。
提振消费活力。开展消费升级行动,举办车展、房交会、家电展销会等活动,促进文旅消费、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扩面增量,拉动销售额增长超40%,确保社消零增速居全市第一。实施“一线品牌在达首店建设计划”,壮大升华广场、奥莱购物广场等商圈,打造高端品牌集聚地、消费购物首选地。加快阳光耍都、好吃街等传统街区改造升级,培育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美食经济。
稳住市场主体。用好稳经济增长“40条”措施,推进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直达惠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7],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企业成长助力行动,新增市场主体6500家、“四上一新”[18]企业90家以上,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以上。深化“达川代办”,开展“区级领导企业接待日”活动,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省级创新试点。
(二)聚力打好实体经济突围战,做强平台、做大能级
推动制造强区。聚焦“2+1”产业体系[19],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招引入驻标准厂房企业10家,培育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示范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以上。竣工工业项目6个、加快推进12个、升级改造10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32亿元、技改投资15亿元。深化与十九冶合作,开工园区周转房、金碑大道、昌顺路,建成永兴大道南延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二期,完成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实施铁山产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启动丘区小型农机装备产业园核心区、“双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道路和供水设施建设。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实现“弹性年期出让”或“租赁”土地“零突破”。
推动服务业提能。完成“个转企”150户、“小升规”100家,培育营业额亿元龙头企业10家以上。争创“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升华名品集聚、创省级“绿色商场”,提升奥莱购物广场知名度,改造时代天城批发市场,壮大都市商圈。优化杨柳商贸集聚区业态,实施汽车销售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智慧物流总部基地建设,投用达州本地生活创新产业园、万达开直播电商孵化园,争取达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落户达川,培育国家3A级物流企业1家以上,实现年销售额260亿元。开业巴渠美食街,实现入驻商家100家,确保三里坪商旅集聚区年销售额超20亿元。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促进服务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引进金融机构1家以上,实现存贷比保持全市第一。开工建设石桥古镇游客中心,培育天府旅游名镇2个、名村3个、度假乡村1个以上,打造“多彩乡村”旅游品牌。
推动农业做优。牢牢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全面落实田长制,整治撂荒地2.5万亩,确保粮食播面、产量分别稳定在134万亩、54万吨以上,农业产值增速居全市第一。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扩建川东北育苗中心,优质稻推广率达95%以上。围绕“3+3+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四子同兴”工程,提升乌梅、花椒等特色产业基地,壮大双庙、大堰蔬菜基地,确保蔬菜产量达80万吨以上。打造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1家,确保年出栏生猪83万头以上。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家,创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新增“两品一标”[20]农产品4个。加快打造“1+4+10+N”现代农业园区[21],启动“双石”粮经复合园区建设,提升巴河百里晚熟柑橘产业带,建成“南大万”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
(三)聚力打好城市更新攻坚战,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完善城市功能。启动雷音铺大桥连接线、仰天湾大桥建设,提速翠屏大道以及北片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快雷山大道、九龙湖大道等道路建设,完成千丘大桥、E线大桥、翠云大道与秦巴大道互通立交主体工程,建成小河嘴大桥、三里坪大桥、F线天桥和铁路广场,完善三里坪、翠屏和小河嘴等城市板块骨架。
提速更新城市。深入实施“三微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7个,打造市级示范小区1个,提速仰天湾等片区改造,完成省建十五公司片区征拆、启动一期开发。加快小河嘴二期、金华棚改等安置房建设。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开工建设雷音铺公园,打造音乐公园、南坝公园网红打卡点。新(改)建5G基站180座、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2座,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实施通州大道雨污分流工程,治理城市内涝点4个。启动城镇燃气企业兼并重组。改造燃气管道78公里、排水管道12公里。
提升治理水平。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城区违建专项治理行动,创建省级“绿色社区”3个。落实《物业管理条例》,制定物业小区业委会监督考核办法,健全星级评定、末位淘汰、联合惩戒制度。推进“三无”小区引入物业管理。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提高城市智慧管理服务水平。
(四)聚力打好乡村振兴整体战,提高收入、提升环境
注重有效衔接。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帮扶2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培育省级乡村振兴先进村镇11个。深化“农业发展公司+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模式。抓好“一村一项目”,做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以上。力争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回头看”获得“优秀”等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实现“三连好”。
完善基础建设。打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配合建设“两高铁、四高速”[22],全面启动S204达川段建设,完成达石快速路基工程,建成2座渡改桥,新(改)建4个场镇过境公路、103公里县乡道和145公里村道,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开工建设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综合治理河流4条,启动沙滩河水库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展中门堰水库前期工作,加快斑竹沟水库建设,新(扩)建石峡子、石桥、明星3个万吨水厂,提升景市、堡子2个千吨水厂,改造7个场镇供水管网。新建高标准农田6.8万亩,争创国家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区。实施国土“双挂钩”项目9个。
改善人居环境。深化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纵深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改造农村厕所1.7万户。推广农村建房通用图集。推动石桥、百节创“省级百强中心镇”。实施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聚力打好改革开放主动战,向内提能、对外引强
持续深化改革。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启动编制第三批次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深化“交房即交证”“一业一证一码”[23]“城乡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等改革。实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推动区属国有企业重组升级,新增2A评级国有企业1家。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推进乡镇卫生院医联体建设全覆盖。
持续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双城圈”“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成渝两核、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依托西博会、西洽会等平台,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举办招商推介活动4次以上,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其中制造业占比60%以上,实现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省级平台签约项目注册率、开工率分别达90%、80%以上。
持续推动创新。积极配合全市创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升级打造“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以上。新增院地合作项目2个以上。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确保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
(六)聚力打好改善民生持久战,优化供给、兜住底线
优化服务供给。建成达州中学百马校区、特殊教育学校和实验小学三里校区、锦云校区。持续落实“双减”政策。推动达州中学创“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创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2所以上。建成区人民医院业务用房(二期)主体工程,开工石桥医疗卫生次中心、区人民医院雷音康养中心(一期)。推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创省二星、一星级智慧医院。创建2023年省级健康区。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强慢性病防控,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达78.5岁及以上。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小河嘴体育综合体,建成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区医教养示范园,争创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碳达峰行动,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抓好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制止“时令性”污染,确保优良天数达标率达93%以上。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行河湖长制,开展美丽河湖建设,抓好入河排污口治理,建成雨污分流调节池,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持续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抓好种养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落实林长制,实施川东平行岭谷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天然林和营造林修复3.2万亩。
兜牢民生底线。落实“稳就业”政策,培育“秦巴妹子”创五星级“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以上。巩固拓展全民参保计划成果,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59套。改造农村危房70户。强力推进十大民生实事。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推进审计、统计、档案、慈善、保密、老龄、地方志、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七)聚力打好基层治理升级战,筑牢底板、拉紧防线
筑牢安全底板。开展地质灾害五年全域综合治理整治、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城市内涝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落实安全生产“五预”“三本台账”“五个常态化”机制,配合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建设城市安全运行预警监管平台,修编应急预案,提升应急能力。
强化平安建设。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落实“125”舆情信息限时办结机制[24],压实包案责任。加快“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应用,推进智慧小区、智慧内保等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常态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双拥共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防范重大风险。稳妥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确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持续开展非法集资、网络借贷等专项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一楼一策”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推进“保交楼”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
四、全面提高执行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建设现代化达川,责任重如泰山。我们要坚定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提高政治执行力。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自内心捍卫核心、表里如一维护核心、言行一致紧跟核心。坚持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三学三讲三赛”等系列活动,确保党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持区委领导,围绕区委部署抓执行、抓落实、求实效,做到区委有安排、政府有行动、工作有成效。
(二)提高法治执行力。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开展会前学法,推动尊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让各项决策更符实际、更合民意、更贴民心。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发挥法律顾问指导作用,推进政务公开,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
(三)提高干事执行力。坚持把要事办成,聚焦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一以贯之讲落实、一往无前破难题、一门心思抓发展,以好作风营造好环境、以高效率赢得高质量、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坚持把难事办妥,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破除“随意摆烂”、拒绝“提前躺平”、远离“自我佛系”,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推动各项工作前端压责、中端发力、末端见效。坚持把民事办好,始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纾解“民困”、用汗水保障“民生”,做到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四)提高廉洁执行力。始终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持续推进“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常态开展“三树三创”作风建设,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始终坚持过“紧日子”,加强“严细实”管理,坚决不做表面文章,坚决不上面子工程,坚决不搞短期行为,节约有限的财力办实事干要事。始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做到风清气正、廉洁自律、树好形象。
各位代表!时光镌刻使命,奋进赢得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担当本色,擦亮实干底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川篇章,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注 释
[1]两个统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
[2]信访包案化解责任制:对中省市区交办的信访案件,以及本地本部门的信访积案难案,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先党委后政府、先正职后副职”原则,实行领导包案。
[3]一区三园:一区,铁山产业新区;三园,“双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丘区小型农机装备产业园、渡市煤炭循环利用产业园。
[4]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5]三微工程:城市“微治理、微改造、微更新”工程。
[6]“三大整治”活动:集中整治“蜘蛛网”活动、集中整治室外表箱活动、集中整治户外广告和招牌活动。
[7]四大难题:本地农产品销售难、农业公司发展难、国资公司做实难、干部职工就餐难。
[8]三学三讲三赛:三学,全覆盖传达学、分领域研讨学、深层次感悟学;三讲,讲好伟大历程、讲好方向原则、讲好蓝图指引;三赛,赛能力本领、赛精神风貌、赛发展实绩。
[9]“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市委在市、县党政机关开展以“担当作为不尽心、争创一流缺雄心、服务群众不贴心、遵规守纪缺戒心”为主题的“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
[10]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11]五区共兴: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
[12]五大政策: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
[13]一地一区:市委赋予达川的“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高地,打造城市型经济先导区”发展定位。
[14]“2+50+N”骨干水网:“2”是指沙滩河水库、石峡子水库等中型水库;“50”是指50个小型水库;“N”是指多个山坪塘等水利设施。
[15]两灌区三水厂城乡一体化:两灌区,沙滩河水库灌区、石峡子水库灌区;三水厂,石峡子水厂、石桥水厂、堡子水厂。
[16]一心两带多园:一心,川东北育苗中心;两带,长江上游巴河百里晚熟柑橘带、生猪产业带;多园,双石粮经现代农业园区、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山地品质农业园区、石梯高粱+现代农业园区、巴河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
[17]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8]四上一新:指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限额以上的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和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的新兴经济。
[19]“2+1”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绿色建材为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为潜力产业的工业产业体系。
[20]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1]“1+4+10+N”现代农业园区:创建1个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市级、N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
[22]“两高铁”“四高速”: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镇广高速、绕西高速、达万直达高速、城宣渝(城宣大邻)高速。
[23]一业一证一码: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所涉及的许可信息,以“二维码”方式加载到主体资格证照上,进而实现证照展示、执法监管等场景“一码覆盖、一证通行”。
[24]“125”舆情信息限时办结机制:所有群众来信来电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交办到位,2个工作日内与被信访人见面研究解决方案,5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