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来源: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2021-11-02    点击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达州市达川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区长  唐令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应对挑战中逆势突破,在动能转换中蓄势勃发,区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2020年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7%;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5%、7.3%,两项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9.5%。三次产业结构由24.7:39.5:35.8调整为20.1:30.1: 49.8。

五年来,我们扭住“三件大事”,久久为功结硕果。高举旗帜铸忠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政府系统“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聚焦学党史、悟“三新”、应“七问”[1]、作表率,紧扣区委“十大专题”[2],扎实开展“三大”活动[3],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坚持区委领导,贯彻区委部署,执行区委工作规则,做到政令畅通、执行有力。聚力攻坚打硬仗,整合投入各类资金47.32亿元,“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解决,9.43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1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省定贫困县顺利摘帽,省级脱贫成效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好”的等次。358个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52个场镇、98个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营,河(湖)长制考核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6年大幅提升。“三本台账”“五个常态化”[4]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扎实推进,防汛减灾工作有力有效。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扫黑除恶成效明显。双线作战控疫情,率先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全区动员、联防联控,39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低风险区。出台“对冲疫情影响36条”“促进生猪发展20条”“推进重点项目7条”等措施,设立中小企业纾困专项资金3000万元,经济复苏迅速有力。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建成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投用核酸检测实验室7个。

五年来,我们聚焦“三大产业”,提质升级显成效。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5个,净增规上企业46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1家,完成工业投资123亿元。百马产业新区“区、镇、园”三合一服务中心、1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投用,水电气共建共营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四度荣获省粮食生产“丰收杯”。青花椒、乌梅种植面积分别突破20万亩、10万亩。达川青花椒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区。商贸文旅加快发展,杨柳商贸物流园区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成功创建全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达川区被评为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培育限(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202家。入选全省服务业“三百工程”企业6家。升华广场商圈繁荣发展。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3个。

五年来,我们提升“三个品质”,惠民利民有温度。城市品质显著提升,13条城市主干道全线贯通,5座城市公园对外开放,三里坪组团基本建成,南城建成区5年净增约10平方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2万余个。9个老旧小区、17个棚户区、11家农贸市场、77条小街小巷改造升级,26个地下管涵隐患点治理完成,新达水泵厂家属院七小区获评省级老旧小区试点示范项目。乡村品质大幅改善,新(改)建县乡、村社道路6481公里,一小时交通圈初步构建,荣获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石峡子水库、“引平济赵”工程建成投用,141个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运行,46座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1万户,建成“美丽四川 f 宜居乡村”82个。万家镇被命名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镇,达川区获评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民生品质持续优化,70%以上财政支出书写民生账本。新增就业3.2万人。社会救助大平台创新搭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48.5万人次。新(改)建城区学校11所、乡镇标准化中心校48所、公办幼儿园45所,新增学位3.3万个,“大班额”问题有效化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顺利通过,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八连升”。区中医医院门急诊医技大楼竣工投用,区人民医院晋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52所乡镇达标卫生院、31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创建为全省首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纵深推进,荣获“省十一届双拥先进区”。

五年来,我们激活“三项引擎”,发展势头更强劲。项目投资增动能,谋划储备项目1376个,竣工项目582个,完成投资1260亿元。融入“双城圈”“示范区”,与毗邻区(县)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立招商引资快速推进机制,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6个,实现到位资金589.7亿元。改革创新激潜能,167个专项改革方案先后出台,9大领域316项改革任务系统推进。“两项改革”取得阶段成效,乡镇、建制村、村民小组减幅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达川代办”全域推行,526个代办点一线服务,226项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理,入选全省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先行县。达成院地合作协议17项,申请专利1357个。自身建设提效能,出台“强化政治意识狠抓贯彻落实”等系列文件,健全总结计划“月报送制”、重点工作“月调度制”、重大活动“周督办制”、重点项目“红黑榜”通报制,政府效能持续提升。“三树三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等活动常态开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5件、政协委员提案716件,满意率均达100%。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有效发挥,审计、统计、档案、保密、老龄、慈善、残疾、对台、地方志、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回首5年历程,我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克服了行政区划调整、市区体制改革等多次阵痛;我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打赢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多场硬仗;我们风雨如磐、笃定前行,书写了经济提速、产业提效、民生提质的奋进答卷。这些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解放军驻达川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达川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五年砥砺奋进、历久弥新。过去的征程,让我们体会到:唯有坚持忠诚为魂,推动党的建设在政府系统走深走实,做到与党中央、省市区委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才能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唯有坚持发展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抓落实,坚定不移育产业、建平台、引项目、优环境,才能在发展中赢得机遇、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唯有坚持民生为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民心,集中精力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凝聚众志成城、攻城拔寨、移山填海的磅礴力量。唯有坚持实干为重,夙夜在公、殚精竭虑,用心干实事、精心抓实业、尽心求实效,才能在前进道路上无所畏惧、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唯有坚持奋进为先,与强的争、与高的比、与优的赛,尽超常之责、用超常之策、举超常之力,才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各位代表!形与势相生,危与机并存。进入新世纪以来,达川区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新的机遇、新的希望,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新的篇章。当前,我们正经历第四次调整,达川发展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区情、放眼未来,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才能破茧重生、扬帆远航,推动达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一轮腾飞!

面对区域竞争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昂扬斗志、奋勇争先。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市委“一核四带多点” [5]等战略布局纵深推进,达川作为主城区核心组团,必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汇聚更多资源、展现更大作为。但达川经济实力整体偏弱,处于全市最后方阵,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已至、强兵围堵”的严峻挑战。全区上下务必增强“逆水行舟快进慢退”的危机意识,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面对城市发展新格局,希望与困难并存,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十三五”期间,达川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7%,中心城区极核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但与省内其他市辖区相比,在城市品质、拓展空间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老城规划标准低、建筑密度大、功能配套不完善;新区拓展空间受限,东部南部发展成熟区域整体划转;西部片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面临时空阻隔,急需打通达石快速、绕城高速西段等骨干路网。全区上下务必坚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攻坚破难、主动突围,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打造更强发展极核。

面对产业升级新要求,动力与压力并存,必须求变图存、主动应战。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作出创建国家高新区、新建达州经开区,打造两大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决策部署,有利于依托高新区、经开区的项目争取、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政策优势,配套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上下游贯通、左右侧协同的产业集群。但达川产业平台发展滞后、层级不高,缺乏有实力的领军企业,难以带动全域发展。如果不把握契机,推动产业西进、规划建设铁山产业新区,打造新的承接平台,将有可能错失发展机遇。全区上下务必增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前瞻谋划、务实推进,强化创新驱动,重塑产业布局。

面对乡村振兴新任务,优势与短板并存,必须扬长避短、集成优势。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培育对象,达川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大力推进达川乌梅、管村罐子青花椒等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了一批辐射带动强、发展潜力足、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的中心镇和中心村。但农业大而不强、加工粗而不精、品牌杂而不响,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区上下务必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调整思路、精准定位,推进“组团”联动发展,推动全域乡村振兴。

二、今后五年主要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新阶段七问”,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发展定位,坚持“奋进达川、先行示范”工作基调,突出“重塑产业、更新城市”首要任务,构建“一核两区六组团”战略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川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川,是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的坚定行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是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产业实力大跃升。主要产业平台基本形成,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智能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主要指标增速年年进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向全市“第一方阵”挺进。

——城市面貌大变样。新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老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速补齐。通勤圈、商业圈、生活圈布局更加合理,市民素质明显提高,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以上。

——乡村振兴大提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支撑更加强劲,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直连直达的交通格局加速构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5万元以上。80%以上的村建成“美丽四川 f 宜居乡村”。成功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开放创新大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迸发。开放合作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0亿元以上。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以上。

——人居环境大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健全。碳达峰、碳中和稳步实施,绿色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基本养成,绿色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群众生活大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坚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质公共资源和服务供给更加充足。社会治理和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居全市前列。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坚持“极核引领、新区支撑、组团发展、串珠成链”,突出“重塑产业、更新城市”首要任务,构建“一核两区六组团”战略布局,全面融入全市发展版图。

——一核:即打造引领全域发展的经济极核,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高标准建设三里坪商贸文旅、翠屏山高品质居住、小河嘴生态康养、杨柳智慧街区四大板块,高起点打造明月滨江新城。

——两区:即高效打造百马产业新区,依托高新区发展平台,抓特色、抓集群、抓龙头,推动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智能装备制造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攀升,做强工业发展主平台;高点规划铁山产业新区,突出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城乡统筹、产城融合,推行“一区多园”模式,沿达石快速、绕城高速等交通动脉,布局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推进产业西进、城市西跨,培育支撑达川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源。

——六组团:即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组团,抢抓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机遇,高标准打造中华银杏谷、九龙湖景区,发展康养旅游,建设省级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南岳、大树、万家等区域发展;建设乌梅山农旅组团,擦亮中国乌梅之乡名片,打造国家级乌梅现代农业园区,开发乌梅山、仙女山等旅游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推动景市、平滩、百节、赵家、双庙等区域发展;建设“双石”商贸文旅组团,发挥地处达巴结合部区位优势,突出“红色古色”,挖掘列宁街红色文化,集中展演石桥烧火龙、翻山铰子等非遗文化,打造商贸繁荣、文化厚重、宜居宜业的现代小城镇,推动石桥、石梯等区域发展;建设巴河水乡生态组团,依托巴河流域独具特色的生态气候资源,发展特色水果、生态养殖,推动虎让、桥湾等区域发展;建设沙滩河山地品质农业组团,利用海拔高、日照好、温差大、污染少等比较优势,用好沙滩河水库、石峡子水库水利资源,发展有机蔬菜、高山生态大米等高品质农业,推动堡子、米城、大堰、赵固等区域发展;建设西部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配套组团,发挥铁路、高速等交通优势,建立以仓储运输、流通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壮大青花椒、茶叶、水果等产业,推动管村、罐子、龙会、渡市等区域发展。

三、今后五年工作重点

未来五年,是开启达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首个五年,也是达川加速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刚刚闭幕的区第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勾勒了五年美好愿景,锚定了五年发展路径。我们务必紧紧扭住目标,跑步干事、跳起摸高、大干快上,奋力推动达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抢先突破、率先跨越、先行示范。

(一)高质量推动工业扩总量、育新量、优存量

壮大集群扩总量。坚定“制造强区”战略不动摇,集群发展绿色建材、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确保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做强达州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制定支持新建筑材料和高端陶瓷产业发展措施,投产中陶建材、页岩陶粒等重点项目,构建“新材料”300亿级产业集群。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国信达二期等重点项目,承接重庆汽摩配套产业转移,打造“智能制造”200亿级产业集群。

夯实平台育新量。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平台、主战场,打造经济提速、产业提质、活力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引擎。编制铁山产业新区规划,启动园区道路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百马产业新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打通“三纵六横”[6]骨干道路,建成110KV变电站、天然气站等配套设施。依托两大园区,引进新材料企业20家、智能制造企业10家以上。

做强企业优存量。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扩能,新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家。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发展小微企业120家,新增规上企业100家以上,完成技改投资120亿元,彻底摆脱对煤炭、传统建材等产业的依赖。

(二)高质量推动农业提质效、增实效、促长效

做强产业提质效。优化“3 3 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7],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2025年实现年产粮食50万吨以上。巩固提升20万亩青花椒、10万亩乌梅、10万亩苎麻、10万亩柑橘等特色产业。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20家,升级大堰、双庙等蔬菜基地,到2025年实现年出栏生猪80万头、年产蔬菜80万吨以上。

提档园区增实效。打造“1 4 10 N”现代农业园区[8],实施园区建设提升行动,制定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推动达川乌梅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省园区,达川青花椒、蔬菜等4个现代农业园区争创省星级园区。高标准建设“双石”农产品加工园、川东传统食品特色小镇,引进培育加工企业6家以上。

推进融合促长效。推广优质种苗、实用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提升乌梅、花椒、蔬菜、柑橘等农产品品质。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2家、6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9]20个,争创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采取“旅游 ”“生态 ”等模式,打造一批农旅融合景点。加强农超、农企对接,发展“电商农产品”等模式,让更多达川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

(三)高质量推动服务业多元化、集聚化、品牌化

推动业态多元化。围绕“4 5”现代服务业体系[10],新增限(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160家,培育营业额亿元以上龙头企业8家,确保社消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领跑全市。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实施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丰富夜间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增效提质,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大宗物资仓储中心,新培育国家A级物流企业7家,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推动商圈集聚化。打造五大服务业集聚区,争创全省现代服务业强区。优化杨柳商贸物流园区市场业态,盘活壮大“六大专业市场”。高标准打造三里坪商圈。建成升华特色商业街,壮大升华广场商圈。提升阳光耍都、南大街、好吃街等传统街区。提档升级“一主一辅”金融集聚区。

推动旅游品牌化。提升乌梅山景区品质,推进石桥古镇、中华银杏谷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仙女山、九龙湖等景点,建设“城郊休闲体验打卡地”“乡村旅游首选地”。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天府旅游名牌5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以上。

(四)高质量推动城市建设挖潜质、增颜值、强品质

建设新城挖潜质。坚持惠民生、补短板、聚人气、调结构、增动能,高品质建设三里坪、翠屏、小河嘴、杨柳等城市版块,打造通勤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区。加快建设“七桥十路”[11],建成九龙湖大道等5条道路,竣工小河嘴大桥等4座桥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包装后出让、先配套后建设、先功能后提升”,打通明月滨江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把明月滨江新城打造成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社区。

改造老城增颜值。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三年攻坚、一年收尾”计划,改造35个片区235个老旧小区(棚户区),升级农贸市场、老旧管网、雨污分流等设施,整治小街小巷。聚焦居住、就业、休闲、服务功能,配置无障碍设施,布局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公共停车场32个,新增停车泊位1.6万个以上。科学布局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

精细治理强品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整治城市顽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升级。健全以“路长”“街长”为核心、“城管交警市场监管”为主体的联合执法路队,实行“马路办公”,常态整治市容市貌、违法建设。强化“门前三包”,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打造治理共同体。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城市发展。

(五)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补短点、抓重点、增亮点

有效衔接补短点。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就业、消费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补齐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精准帮扶2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和监督。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统筹建设抓重点。聚焦“五大振兴”,把农村建成农民安居的美好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六大组团”为基本单元,坚持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分类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分批分片推进乡村建设,建成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镇5个、示范村30个以上。开工S204,竣工达石快速,建成营达高速管村互通至九岭等3条连接道路,维修5个过境场镇公路,实现100%的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90%的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新建中门堰水库、三清庙水库和石峡子水厂,除险加固19座中小型水库,改造提升20个场镇供水管网,争创全省乡村水务示范区。落实耕地休养生息和轮作休耕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整治撂荒地1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以上。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完成“三区三线”[12]划定。实施国土“双挂钩”项目26个。

擦亮底色增亮点。深化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改造农村厕所1.5万户,健全“四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开展乡村风貌整治,塑造川东民居特色风貌,建成农业主题公园10家以上。聚焦“五抓五促”[13],实施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完善村规民约,优化“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14],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高质量推动改革创新增动力、强活力、提潜力

深化改革增动力。推行“放管服”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提升“达川代办”服务效能,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益、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打响“奋进达川、投资热土”名片。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县域内片区(经济区)划分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实做强农业发展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运用“投融建”等模式,拓展投资渠道。健全园区运营管理机制,深化水电气共建共营改革。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力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建设。

扩大开放强活力。融入开放合作大格局,深化与沿江沿海经济区合作。争取更多事项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等实施范围。优化招商引资快速推进机制,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招引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大项目、“专精特新”好项目,确保百亿项目招引“零突破”,2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50个、亿元以上项目150个,构建“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集聚”的项目方阵。

创新驱动提潜力。聚焦全市“一核四带多点”区域创新发展布局,规划建设百马青创城,搭建企业、科研中心、创业团队对接平台,吸引入驻各类科研机构、企业10家以上。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企业70家以上。突破新品种选育难关,确保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实施“智汇达川”人才计划,开展“院士(专家)入园”行动,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50人以上。实施院地、院企合作项目40个以上。

(七)高质量推动环境改善增绿色、亮底色、添成色

筑牢屏障增绿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生态红线保护意识,以生态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严格落实“三线一单”[15]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落实“河(湖)长制”,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实施石桥古镇生态水系工程,建设水美乡村27个。开展绿化达川行动,健全区、乡、村“三级”林长制,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8.5%。

铁腕治污亮底色。举一反三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打好蓝天保卫战,整治道路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升。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三河一江” [16]水生态治理,改造3个场镇污水管网,优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模式,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保持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转型发展添成色。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好绿色发展主动战,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关停“散乱污”企业,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升级垃圾处理设施,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八)高质量推动社会事业筑防线、守红线、兜底线

强化治理筑防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健全信访问题包案责任制,依法妥善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创建法治示范乡镇5个、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建设“平安达川”,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提升国防动员建设质量,完善退役军人保障制度,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

防范风险守红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化解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落实安全生产“五预”[17] “三本台账”“五个常态化”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改善民生兜底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民情户户通”等活动,收集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升级留守儿童之家。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全力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严格落实“双减”[18]工作。新(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10所,力争达州中学、实验小学、逸夫小学等创建为巴蜀名校,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发展,支持达县职高创省名校。加速建设重点医学学科,规划建设2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建成达川区公共卫生应急医疗业务大楼、雷音康养中心、秦巴医养中心,推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创“三甲”医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三大行动”[19],争创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起点,任务更繁重、责任更重大、挑战更艰巨。我们务必迎难而上、奋力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好为民解难的“孺子牛”,奋进拼搏的“领头羊”,改革创新的“开山斧”。

(一)以忠诚忠心与党同心同德。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嵌入思想、铸入灵魂、融入血脉。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成果,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下,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让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成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二)以高质高效与责同向同行。始终把抓落实、重实干、强执行、做表率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坚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常到基层抓落实,常赴现场想办法,常进一线解难题,高效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把“群众企业所盼”变成“政府部门所干”。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清单化,做到“把该办的事办好,难办的事办成,必须办的事办早”。开展“比学赶超”,全力以赴破难点、争试点、创亮点,推动每年每个单位干成几项在省市有荣誉、同级有影响、社会有口碑的亮点工作。

(三)以公平公正与法同频同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常态开展会前学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提高决策质量。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凝聚力。

(四)以清明清正与廉同伴同律。“管住权”,把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强化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监管,筑牢拒腐防变底线。“用好钱”,坚持以收定支,民生保障做“加法”、政府开支做“减法”、绩效管理做“乘法”、一般支出做“除法”,切实解决民之所需、所急、所盼。“正其身”,带头践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守住为官底线,永葆党员本色。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全新征程,战鼓擂响奋进强音。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定力,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耐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持续破难、接续攻坚、连续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川努力奋斗!

 

 

 

 

注  释

 

[1]七问:面对使命担当,我们怎么做贡献?面对激烈竞争,我们怎么找出路?面对绿色发展,我们怎么补短板?面对城乡差距,我们怎么促协调?面对风险挑战,我们怎么保安全?面对群众期盼,我们怎么去顺应?面对繁重任务,我们怎么抓落实?

[2]十大专题: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做好项目包装和融资工作、达川工业经济发展的定位和出路、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文旅景区建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拓展靓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激发干部干事活力。

[3]“三大”活动:市委在全市范围开展的“奋进新征程 f 实现新跨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4]“三本台账”“五个常态化”:安全生产工作纪实台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追责问责台账;思想重视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责任落实常态化、应急演练常态化、逗硬奖惩常态化。

[5]一核四带多点:一核指以达州高新区、达州经开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引领核;四带指沿成达万高铁的万达开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带,沿西达渝高铁以普光经开区、达州高新区、达州经开区、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园区为主的工业科技创新示范带,沿达陕高速的万源—宣汉生态资源绿色转化创新示范带,沿明月山的开江—达川—大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带;多点指全市各产业园区科技创新示范点,打造达州创新发展主支撑。

[6] 三纵六横:三纵指货运大道、百马大道、永盛大道;六横指赵家大道、金碑大道、双木大道、铜锣大道、铜钵大道、铜辉大道。

[7] “3 3 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粮油、生猪、蔬菜3大基础产业;乌梅、柑橘、花椒3大特色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种业3大先导产业体系。

[8]“1 4 10 N”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1个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市级、N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

[9]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0] “4 5”现代服务业体系:商贸、物流、金融、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特色餐饮、医疗康养、家庭社区服务五大成长型服务业。

[11]七桥十路:三里坪大桥、小河嘴大桥、仰天湾大桥、雷音铺大桥、千丘大桥、E线大桥、华蜀立交桥;九龙湖大道、雷山大道,翠云大道、南滨路三段、南山路、达州中学上山路、翠屏山北片区连接路、翠屏山南片区连接路、凤雷环湖路、达川大道三段拓宽改造工程。

[12]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指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13]五抓五促:抓队伍建设,促骨干提能;抓“三治融合”,促乡风文明;抓经济发展,促产业兴旺;抓村容村貌,促生态宜居;抓服务惠民,促治理有效。

[14]“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15]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6]三河一江:州河、巴河、铜钵河、明月江。

[17]五预:风险预判、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应急预备、实战预练。

[18]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9]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三大行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提升行动、文化艺术创作提升行动。

 

 


分享到: